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國語辭典》:開辟(開闢)  拼音:kāi pì
1.開拓、辟建。如:「各航空公司競相開辟新航線?!?br />2.創(chuàng)始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一:「混茫內(nèi),未識應(yīng)歸何國?開辟來,不知曾否有人登?」
《國語辭典》:開拓(開拓)  拼音:kāi tuò
開發(fā)、拓展?!度龂?。卷二五。魏書。楊阜傳》:「伏惟陛下奉武皇帝開拓之大業(yè),守文皇帝克終之元緒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辟舉(辟舉)  拼音:bì jǔ
徵召及選舉?!逗鬂h書。卷六二。荀淑傳》:「爽見董卓忍暴滋甚,必危社稷,其所辟舉皆取才略之士,將共圖之?!埂端问?。卷二○。徽宗本紀二》:「罷辟舉,盡復(fù)元豐選法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辟除(闢除)
(1).開辟。指打開通路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屯之兌》:“道路辟除,南至 東遼 , 衛(wèi)子 善辭,使國無憂。”
(2).特指開道。明史·陳選傳:“士民數(shù)萬號泣遮留,使者辟除乃得出。”
(3).謂開墾荒地。 郭沫若 《盲腸炎·不讀書好求甚解》:“農(nóng)人說是在為國辟除草萊,工人說是在為國殖產(chǎn)興邦。”
(1).打掃;掃除。管子·心術(shù)上:“故館不辟除,則貴人不舍焉。故曰不潔則神不處。”
(2).引申為驅(qū)除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 禹 有功,抑下鴻,辟除民害逐 共工 ?!?br />(3).祛除;禳除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俗通·祀典·殺狗磔邑四門》:“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戶,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,取法於此也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大墻上蒿行》:“駁犀標首,玉琢中央。帝王所服,辟除兇殃?!?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順星》:“十三日至十六日,由堂奧以至大門,燃燈而照之,謂之散燈花,又謂之散小人。亦辟除不祥之意也。”
(4).征聘授官。周禮·地官·胥:“自胥師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?!?span id="ksvx2g1" class="book">《后漢書·百官志一》:“ 漢 初掾史辟,皆上言之,故有秩比命士。其所不言,則為百石屬。其后皆自辟除,故通謂百石云。” 宋 陸游 《蠟彈省札》:“七品以下聽便宜辟除。”
(5).芟除(雜草)。 清 唐孫華 《治圃》詩之二:“辟除去荒穢,雍土培污洼?!?br />(1).開墾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登城賦》:“平原博敞,中田闢除,嘉麥被壟,緣路帶衢?!?br />(2).開發(fā)。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丁部:“就優(yōu)勝劣敗天演之理論之,則我 中國 之南,舊為 三苗 之地,而為我 黃帝 種神明之裔所闢除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辟除(闢除)
(1).開辟。指打開通路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屯之兌》:“道路辟除,南至 東遼 , 衛(wèi)子 善辭,使國無憂?!?br />(2).特指開道。明史·陳選傳:“士民數(shù)萬號泣遮留,使者辟除乃得出?!?br />(3).謂開墾荒地。 郭沫若 《盲腸炎·不讀書好求甚解》:“農(nóng)人說是在為國辟除草萊,工人說是在為國殖產(chǎn)興邦?!?br />(1).打掃;掃除。管子·心術(shù)上:“故館不辟除,則貴人不舍焉。故曰不潔則神不處?!?br />(2).引申為驅(qū)除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 禹 有功,抑下鴻,辟除民害逐 共工 。”
(3).祛除;禳除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俗通·祀典·殺狗磔邑四門》:“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戶,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,取法於此也?!?三國 魏 曹植 《大墻上蒿行》:“駁犀標首,玉琢中央。帝王所服,辟除兇殃。”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順星》:“十三日至十六日,由堂奧以至大門,燃燈而照之,謂之散燈花,又謂之散小人。亦辟除不祥之意也?!?br />(4).征聘授官。周禮·地官·胥:“自胥師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?!?span id="luaqgev" class="book">《后漢書·百官志一》:“ 漢 初掾史辟,皆上言之,故有秩比命士。其所不言,則為百石屬。其后皆自辟除,故通謂百石云?!?宋 陸游 《蠟彈省札》:“七品以下聽便宜辟除?!?br />(5).芟除(雜草)。 清 唐孫華 《治圃》詩之二:“辟除去荒穢,雍土培污洼。”
(1).開墾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登城賦》:“平原博敞,中田闢除,嘉麥被壟,緣路帶衢?!?br />(2).開發(fā)。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丁部:“就優(yōu)勝劣敗天演之理論之,則我 中國 之南,舊為 三苗 之地,而為我 黃帝 種神明之裔所闢除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恢發(fā)(恢發(fā))
擴展;開發(fā)。 章炳麟 《〈革命軍〉序》:“若夫屠沽負販之徒,利其徑直易知,而能恢發(fā)智識,則其所化遠矣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拓殖  拼音:tuò zhí
開辟荒地以便遷移人民去居住。如:「拓殖邊疆」。
分類:開發(fā)
《漢語大詞典》:闿圛(闓圛)
(1).指天將明時。 明 楊慎 《升庵經(jīng)說·齊子闿圛》:“‘ 魯 道有蕩, 齊子 豈弟。’ 鄭玄 箋曰:豈弟當作闓圛。闓,開也。圛,明也。蓋與旁章發(fā)夕為對。發(fā)夕,侵夜而行;闓圛,將明而行也?!?br />(2).開發(fā);開導。 章炳麟 《人灘說》:“千世以幽,一昔闓圛,而太古如起,先民如作?!?章炳麟 《正言論》:“文言合一,蓋時彥所譁言也。此事固未可猝行,藉令行之,不得其道,徒令文學日窳,方國殊言,閒存古訓,亦即隨之消亡。以此闓圛烝黎,翩其反矣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天開(天開)
(1).謂天予開發(fā)、啟示。史記·魏世家:“以是始賞,天開之矣?!?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“天開之祚,末胄稱王?!?br />(2).指日行北歸、陽氣復(fù)生。 明 張居正 《賀冬至表一》:“玉律迎陽,萬國際天開之運。”
《漢語大詞典》:湖濱
通常指已經(jīng)開發(fā)并有建筑物的臨湖土地
湖周圍的地方
《國語辭典》:新民  拼音:xīn mín
革除舊習,教民向善。《書經(jīng)??嫡a》:「亦惟助王宅天命,作新民。」
《漢語大詞典》:浚發(fā)(浚發(fā),濬發(fā))
(1).迅速開發(fā)。 漢 桓寬 鹽鐵論·取下:“君篤愛,臣盡力,上下交讓,天下平。‘浚發(fā)爾私’,上讓下也;‘遂及我私’,先公職也。”按,詩·周頌·噫嘻作“駿發(fā)”。 李大釗 《民彝與政治》:“是知牖民之道,在因其天性之和合,而浚發(fā)其資能之所固有?!?br />(2).謂很快顯現(xiàn)出來。 南朝 梁 沈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爰始濯纓,清猷浚發(fā)?!笨?,一本作“ 濬 ”。
濬發(fā):從深處發(fā)出。 唐 柳宗元《祭楊憑詹事文》:“實期濬發(fā),再光文陛。誰謂昊天,遽茲降厲?!?清 劉大櫆 《程府君墓志銘》:“其深愛之情,藹然濬發(fā)於一室獨知之地,而其家人咸被其風而化焉?!?揆鄭 《哀政聞社員》:“天才濬發(fā),則有 吳汝綸 。”
《國語辭典》:聲援(聲援)  拼音:shēng yuán
應(yīng)聲援助?!吨軙?。卷一七。若干惠傳》:「朝議欲收輯河南,令惠以本官鎮(zhèn)魯陽,以為聲援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二回:「可發(fā)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,通上黨運糧道;令沮授之子沮鵠守邯鄲,遙為聲援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處女(處女)  拼音:chǔ nǚ
1.待在家里的婦女。
2.原指未出嫁的女子,今則專指未曾有過性行為的女子。也稱為「處子」。
3.比喻初次、第一次。如:「處女航」、「處女作」。
4.比喻未開墾、未開發(fā)的。如:「處女地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原始  拼音:yuán shǐ
1.本始、最初。如:「原始意義和目的」。唐。玄奘《大唐西域記。卷二。印度國》:「詳其文字,梵天所制,原始垂則,四十七言。」
2.推究其根源?!兑捉?jīng)。系辭上》:「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說?!埂逗鬂h書。卷七○。荀彧傳》論曰:「常以為中賢以下,道無求備,智算有所研疏,原始未必要末,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。」
3.形容人類發(fā)展史最早階段的狀態(tài)。如:「原始時代」、「原始社會」。
4.最古老的、未經(jīng)開發(fā)的。如:「原始森林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原始要終(原始要終)  拼音:yuán shǐ yào zhōng
推究事物發(fā)展的始末經(jīng)過?!兑捉?jīng)。系辭下》:「易之為書也,原始要終以為質(zhì)也?!鼓铣?。劉協(xié)《文心雕龍。史傳》:「丘明同時,實得微言,乃原始要終,創(chuàng)為傳體?!挂沧鳌冈挤唇K」、「原始見終」。
分類:探究始末
《國語辭典》:海圖(海圖)  拼音:hǎi tú
航海所用的圖表。以數(shù)字表示海底的深淺,并詳載礁石的位置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