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檢索結(jié)果:全部 19詞典 5分類詞匯 14
《國語辭典》:后期(後期)  拼音:hòu qí
1.過了預(yù)定的期限。《史記。卷一二三。大宛列傳》:「騫為衛(wèi)尉,與李將軍俱出右北平擊匈奴。匈奴圍李將軍,軍失亡多,而騫后期當(dāng)斬,贖為庶人?!埂睹魇?。卷一五一。列傳。嚴(yán)震直》:「洪武時以富民擇糧長,歲部糧萬石至京師,無后期,帝才之?!?br />2.后會、再見。唐。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:「既同前會,兜率天下,豈無后期?」唐。方干 送沛縣司馬丞之任詩:「羈游故交少,遠別后期難。」
3.某個時期的后一階段開始。如:「抗戰(zhàn)后期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來世(來世)  拼音:lái shì
來生。佛教輪回的說法,認(rèn)為人死后會再投生,故稱轉(zhuǎn)生之世為「來世」?!稌?jīng)。仲虺之誥》:「予恐來世,以臺為口實?!埂度龂萘x》第八回:「妾今生不能與君為妻,愿相期于來世?!?/div>
《漢語大詞典》:飲蠟(飲蠟)
歲末蠟祭后會飲。 明 唐順之 《村居》詩之二:“授衣裁短褐,飲蠟獻新醅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熱劑(熱劑)  拼音:rè jì
使用后會發(fā)熱,具有袪寒作用的藥材。如乾姜、附子等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轉(zhuǎn)?。ㄞD(zhuǎn)病)
古代迷信指人死后會轉(zhuǎn)給別人或動物的一種狂病。《淮南子·俶真訓(xùn)》:“昔 公牛哀 轉(zhuǎn)病,七日化為虎;其兄掩戶而入覘之,則虎搏而殺之。” 楊樹達 證聞:“轉(zhuǎn)病又名注病……《素問·諸病源候總論》云:‘注病,注者,住也。言其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旁人也。’按 公牛哀 化為虎,與釋名《素問》言注易旁人者有人獸之不同,其為轉(zhuǎn)注則一也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下地獄(下地獄)  拼音:xià dì yù
佛經(jīng)中描述行惡的人死后會投生地獄,受無限苦難,因此常以下地獄作為責(zé)備為惡者將受極端的苦難?!?a target='_blank'>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「賈母回頭道:『猴兒,猴兒,你不怕割舌頭下地獄?』」《老殘游記二編》第六回:「德夫人卻萬不會下地獄,只是一言奉勸,不要被富貴拴住了腿要緊!」
《國語辭典》:憤怒痙攣(憤怒痙攣)  拼音:fèn nù jìng luán
一種小兒常見病癥。在大哭后會突然停止呼吸、臉色發(fā)紫、失去意識而引起全身痙攣,持續(xù)時間在一分鐘以內(nèi)。神經(jīng)質(zhì)和過分受到呵護的幼兒易患此癥,隨著年齡增長便會自然痊瘉。
《國語辭典》:會厭軟骨(會厭軟骨)  拼音:huì yàn ruǎn gǔ
位于舌后會厭的軟骨。形狀扁平,下部附著在結(jié)喉的內(nèi)壁上。食物下咽時,折向后方覆蓋聲門,以防食物誤入氣管。也作「會咽軟骨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會咽軟骨(會咽軟骨)  拼音:huì yàn ruǎn gǔ
位于舌后會厭的軟骨。形狀扁平,下部附著在結(jié)喉的內(nèi)壁上。食物下咽時,折向后方覆蓋聲門,以防食物誤入氣管。也作「會厭軟骨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落水狗上岸  拼音:luò shuǐ gǒu shàng àn
(歇后語)窮抖。落入水中的狗,上岸后會抖動身體,甩去身上的水。如:「天冷就加衣裳,別像落水狗上岸──窮抖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回力棒  拼音:huí lì bàng
一種弧形的棒子。擲出去后會呈畫弧式的航徑旋轉(zhuǎn)飛行,若無碰到障礙物,則會反轉(zhuǎn)回來。
《國語辭典》:冷能  拼音:lěng néng
石油、天然氣等燃燒后會產(chǎn)生電,也產(chǎn)生熱能或冷能。相對于熱能而言。凡攝氏十五度以下,具有冷卻作用的能量,即稱為「冷能」。多用于冷氣或空調(diào)。
《國語辭典》:大麻中毒  拼音:dà má zhòng dú
吸食大麻制劑后會有迷幻現(xiàn)象。過量則導(dǎo)致暈眩、虛脫,甚至中毒而死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蠟酺
年終祭祀后會飲。 清 方苞 《與徐司空蝶園書》:“《周官》:凡酒皆公造,民得飲酒,獨黨正族師歲時蠟酺耳?!?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