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鍵詞:
收錄約1萬典故,50萬詞匯、2萬作家信息
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
《國語辭典》:第一手資料(第一手資料)  拼音:dì yī shǒu zī liào
最原始的資料。親自調(diào)查、實踐或群眾直接反應(yīng)得來的材料。
《國語辭典》:第二手資料(第二手資料)  拼音:dì èr shǒu zī liào
非原始資料,而是從他人研究中間接獲得的資料。
《國語辭典》:鸚鵡能言,不離飛鳥(鸚鵡能言,不離飛鳥)  拼音:yīng wǔ néng yán,bù lí fēi niǎo
(諺語)比喻人很難改變他原始的身分?!抖Y記。曲禮上》:「鸚鵡能言,不離飛鳥;猩猩能言,不離禽獸?!?/div>
《國語辭典》:土法煉鋼(土法煉鋼)  拼音:tǔ fǎ liàn gāng
1.習(xí)用舊法來鍛造鋼鐵。如:「早期臺灣的采礦作業(yè),大多是土法煉鋼,所以產(chǎn)量少品質(zhì)也不高。」
2.比喻以原始、老舊的方法做事。如:「現(xiàn)在查詢資料可借助學(xué)術(shù)網(wǎng)路系統(tǒng),像他這種一張張翻閱目錄卡土法煉鋼的方式,早就落伍了!」
《國語辭典》:藻菌植物  拼音:zǎo jùn zhí wù
最原始真菌類的一群,菌體由細長菌絲所組成。有多數(shù)細胞核而不具隔膜,無性孢子數(shù)目不定,常具游動能力,因與某些藻類形態(tài)上有些相似,稱為「藻菌植物」。營寄生生活。有些亦與藻類共生,而成地衣。
《國語辭典》:中生動物(中生動物)  拼音:zhōng shēng dòng wù
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。體型小,全身由內(nèi)外兩層細胞構(gòu)成,內(nèi)層司生殖,外層司營養(yǎng),為一實心蟲體,常寄生于海生無脊椎動物體內(nèi)。如二胚蟲。
《國語辭典》:葉狀植物(葉狀植物)  拼音:yè zhuàng zhí wù
比較原始的植物。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的葉狀體構(gòu)成,不具根、莖、葉等復(fù)雜構(gòu)造。如藻類、真菌、細菌等。
《國語辭典》:語根(語根)  拼音:yǔ gēn
由一語源推衍為多數(shù)語詞,其原始的語源稱為「語根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流籠(流籠)  拼音:liú lóng
一種原始的交通工具。以木板、藤條等較堅韌的材料,制成方形或圓形的籠子,內(nèi)可置物或坐人,用一滑輪吊掛在一條粗鋼索和麻繩上,藉以飛渡山谷或溪流。
《國語辭典》:盲鰻(盲鰻)  拼音:máng mán
海產(chǎn)魚形原始脊椎動物的統(tǒng)稱。見于除北大西洋外各洋區(qū)。體長,形似八目鰻,有須數(shù)對,鰓孔開于體旁,多棲于近海泥底。因肉眼隱于皮下,故稱為「盲鰻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巢木居野  拼音:cháo mù jū yě
棲息在樹木上,居住在山野里。形容原始的生活。如:「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時,有人躲入?yún)擦郑^著巢木居野的生活。」
《國語辭典》:打孔紙帶(打孔紙帶)  拼音:dǎ kǒng zhǐ dài
早期電腦需將原始資料或文件,在紙帶上打孔作為記錄,再經(jīng)讀紙帶機輸入電腦處理。此種紙帶,稱為「打孔紙帶」。
《國語辭典》:霹靂說(霹靂說)  拼音:pī lì shuō
一種宇宙論。主張宇宙是由一密度極大、溫度極高的原始火球爆炸四散而成。
《國語辭典》:解調(diào)器(解調(diào)器)  拼音:jiě tiáo qì
將被調(diào)變的訊號,擷取出原始訊號的裝置,其功能與調(diào)變器相反。
《國語辭典》:解碼器(解碼器)  拼音:jiě mǎ qì
能將接收到的編碼資料或訊號,解碼為原始資料或訊號的裝置。